党外干部与中共党员干部一样,都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长都离不开各级党政组织的关怀、教育和培养,凝聚着领导和周围同事的心血。党外干部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力量,对于提高民主化水平,实行民主监督,保持廉洁高效从政,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凝集各方面的力量投身现代化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民主党派缺乏成员工作单位所具有的对员工的人事、行政和经济的强约束,对成员约束控制力极弱,难免出现成员组织纪律意识薄弱、违章违纪的情况。而近年来,确有个别党外干部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工作,跌入了腐败的泥坑,严重的还走上了犯罪的邪路。
反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是每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没有“党内”和“党外”之分。不论是党内干部,还是党外干部,都应该积极争做反腐倡廉的模范和先锋。尤其是党外干部,更应该珍重党和人民给予的高度信任和手中的权力,做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好干部。
因此,如何加强党外干部监督,确保党外干部廉洁高效从政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迫切需要结合党外干部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大教育、监督力度,确保党外干部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做到廉洁自律、廉洁高效从政。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着力加强党外干部监督:
一、注重思想教育,在学习中坚定政治方向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加强反腐倡廉教育,使党外干部在头脑里筑起一道坚固的拒腐倡廉的思想防线,这是反对和预防腐败、保持清正廉洁的基础性工作。因此,要结合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三严三实”学习活动,在对党外干部进行思想教育,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把握能力。
在“三严三实”学习活动中,党外干部要积极参与其中,围绕中心工作,积极发挥“人才库”、“智囊团”作用,建言献策,与党同心,为民尽责,使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党外干部要完成好参与活动的光荣使命,必须要深入领会活动要求,在领导干部践行落实高要求的过程中,特别是对领导干部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的情况,加以监督,看到活动中的不足,对查摆问题抓落实情况提出意见建议。党外干部在参与活动过程中,不能将自己定位为一个“旁观者”,而要树立“主人翁”意识,动起手来。根据活动的安排部署,以作风建设为核心,切实抓好党外干部自身建设。同时,充分发挥党外干部优势,深入基层、社区、群众,走访调研,利用议案、提案、社情民意、调研等方式积极建言献策,真正把活动落到实处。党外干部应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将活动要求贯穿始终,认真查找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整改提升,做到教育实践活动入脑入心。
党外干部要同中共党员干部一样,要进一步强化监督意识,坚决克服上级的态度会影响个人的荣辱进退、群众的批评则无关痛痒的错误认识,千万不能因为自己是领导干部就为所欲为,也千万不能因为别人的尊重而忘乎所以。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一定要注重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自觉遵守八项规定。要自觉置身于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中,把党和人民的监督看成是对自己的爱护,自觉、虚心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和监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努力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不要等问题成了堆再去解决。
二、注重日常磨炼,在工作中坚定理想信念
在加强学习教育的同时,要进一步筑牢政纪国法的防线,铸就其坚定性,必须在复杂的环境中去磨练意志,在大风大浪中坚定理想信念。因此,要把党外干部有意识地放到艰苦复杂的岗位上去锻炼。因为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只有信念坚定,才能成为让党放心、让人民信赖的好干部。
好干部不是一朝一夕即可造就,更不是夸夸其谈就能够拥有,必须有干好工作、当好公仆的信念,要树立爱民亲民为民的良好形象,要做为人民服务的模范,要强化责任意识、公仆意识、服务意识,要自觉与人民群众在一起,对群众的酸甜苦辣、安危冷暖感同身受,尽心竭力为群众排忧解难,真正把心为民想、利为民谋、身为民行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在提高处理复杂问题、增强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同时,感悟和体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在与基层群众接触的过程中,深入了解群众疾苦和呼声,进一步增进与基层群众的感情,使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知足者常乐”的认识进一步升华,并最终在今后的工作中全面实践“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而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教育培养。
三、注重考核考察,在沟通中时刻敲响警钟
积极探索加强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从量化、细化考核德、能、勤、绩、廉入手,建立党外后备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增强考核工作的操作性、针对性和准确性。党外后备干部考核评价体系重点对干部的思想品德和能力这两个最主要的指标内容进行具体界定和分解。针对不同班子、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党外后备干部的不同特点要求进行合理归口,分级分类确定考核指标,增强同类党外后备干部考核的可比性,对不同职位、不同行业的党外后备干部,考核的侧重点有所区别。
把考核范围由被考核者单位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工作服务对象、家庭邻里延伸,同时,注重听取人大、政府、政协有关领导的意见,加强与计生、审计、信访、监察等执法执纪部门的联系,从而对党外后备干部情况有一个全方位、多层面的了解与掌握。
深化党外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党外干部监督信息沟通工作机制,将统战、组织、监察等各成员单位监督信息沟通工作内容进行细化,定期沟通。
建立信息预警机制,扩大信息来源渠道,重点围绕党外干部存在的苗头性和经济责任方面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及时沟通信息,交流情况,研究强化干部监督工作的措施。
全方位的了解和掌握党外干部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廉洁自律情况,尤其是要重点了解其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情况。对所取得的成绩充分予以肯定,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给予指正,对出现的苗头和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和打招呼,防止出现大的波折。
四、注重完善任用程序,在预防中把好入口监督关
党外领导干部从推荐到选拔任命除严格遵循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外,事前还要经过推荐单位的考核、审查和集体讨论。任命以后,开展廉政谈话是对新任职党外领导干部的一种廉政教育,是一种从政提醒,是关心和爱护,更是殷切期望。
对党外干部的廉政谈话应由监察、组织和统战部门三家联合实施,即在充分肯定其工作成就的基础上,针对任前考察中所反映出的问题,重点围绕如何正确对待和使用权力,切实把好名利、权力、金钱、美色关,管好自己、下属和亲属;如何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切实做到在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事项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等方面集体研究并按规定程序办理;如何改进工作作风,杜绝主观武断的家长制作风,实行科学管理,防止管理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如何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如何加强自身修养,带头廉洁自律;如何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自觉接受监督等有关内容进行。只有这样小范围或者单独谈话,才能使其印象深刻、刻骨铭心并终身受益。
五、注重党派内部管理,在监督中保持党外干部本色
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的政治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党要继续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少数民族人士和宗教界爱国人士的合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关系“十六字”方针正式确立,并成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199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被载入宪法。“互相监督”是中共和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一项战略方针,既包括民主党派对中共的监督,也包括中共对民主党派的监督。
民主党派自身建设起步较晚,而现在又面临着成员增长迅速、结构日益复杂、实职实权越来越多等新情况,这就首先需要建立内部监督的制度和机构,这样才能不断促进民主党派的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和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属于既亲密合作、又互相监督的友党关系。要进一步完善民主党派党内监督机制,不断推动参政党制度建设,有力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将教育与监督并举,重点落在预防之上。
无论是作为执政党的党员,还是参政党的成员,都要符合标准,遵守纪律,不能把自己混同于一般老百姓。作党的领导干部,要奉献,要负责任,决不能谋私。这既要靠觉悟,更要靠加强监督,严肃纪律。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除了廉政建设的内容外,内部监督的重点更多地放在监督党派成员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成员遵守多党合作政治准则,履行党派职能,贯彻执行组织决议、决定和工作部署的情况,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和各项制度的情况。各民主党派通过明确制度、扩大渠道和方式,实现和强化内部监督工作。在制度方面,民主党派已经纷纷建立中央议事决策制度,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制度,谈心会制度,述职和民主评议制度、信访处理以及谈话和诫勉制度等。
民主党派建立和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在自身不断努力的基础上,还要学习和借鉴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经验,构建增强生机和活力的长效机制,把内部监督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抓实抓好,从而促进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总之,有效地加强党外干部监督,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党外干部成长,更好地确保党外干部廉洁高效履职。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爱之深责之切”,正如《荀子•劝学》中说的,“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讲得就是规矩的重要性。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规范制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预防为主,事前监督,防患于未然,更好地爱护党外干部,确保党外干部健康成长,促进党外干部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有效履职,结合自身实践更好地建言献策、参政议政,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