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狠抓“四个优化”工作,带动素质教育的整体改革。
(一)优化德育工作。实行校级、班级两级管理,促进良好品德的养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开展普法教育活动,使学生学法、懂法、守法;围绕“五会”教育加强德育工作;采用中学生思想品德评定用表进行量化考核;实施生动教育。
(二)优化教师队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基础教育的一次深刻而艰巨的改革。要实现转变,就必须在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等根本问题上彻底转变传统的意识,树立素质教育的新观念,优化教师队伍。
(三)优化科研管理。教育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教育工作是一种特殊的职业,由于它的本质特性、过程的长期性、效益的滞后性等等,如果不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一切改革也只能在黑暗中摸索。
(四)优化管理机制。狠抓内部管理机制的改革,依照向管理要质量的原则,推出一系列落实科学管理的规章制度,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加强教研教改,探索素质教育整体改革的新模式 。
由于对传统教学方法驾轻就熟,一些教师不愿意花力气探索新路,相当多的课堂教学仍然是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忽视学生全面发展。为此,有必要采用硬性管理手段,纠正当前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做法,改变教师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习惯。新的教学理念是:1、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是以认知过程为主体,而不是在时间安排上“以学生为主,教师为次”。2、教育工作的最终成效不是以教师教了什么,而是以学生学了什么、对学生的素质产生了什么影响来衡量.衡量一节好课,评价一节好课也要以学习者的发展为尺度。
三、办有特色的学校,发挥素质教育整体改革的优势,适应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需要、适应学校办特色教育的需要。
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应抓好的几个问题: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教育转轨的思想基础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教育思想观念的一场深刻的革命。每一位基础教育工作者,都要对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前途负责。应从“讲政治”的高度,从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高度看待这个问题,要有紧迫感,要抓住当前的机遇。只有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首先转变了教育观念,端正了教育思想,才能使素质教育得以顺利实施。应根据各校的校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案,采取有力措施,使基础教育改革在我区稳步有序地开展。
(二)、提高教师素质是教育转轨的根本保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在学生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崇高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形象,可以用“长、宽、高”来概括。“长”就是要有一技之长,要有胜任教学的本领;“宽”就是知识面要宽,要成为教学上的多面手;“高”就是思想境界高,乐于奉献、敬业爱岗、师德高尚。要提高教师素质,一是要加强学习,强化敬业精神和进取意识,使广大教师具有积极进娶勇于开拓、敢于争先的意识。二是开展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并采取制度约束、典型带动、政策激励的方法,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三是改革和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把好教师队伍的“入口”关。四是优化教师配置,形成竞争机制,促使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五是培训一批学科带头人,以点带面。六是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三)、深化教学改革是教育转轨的最重要环节。目前,课堂教学仍然是一种主要教育形式,上好每节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我们要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促使学校必须按照教学计划的规定开设课程,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组织教学,不准随意增减课时和增加教学难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愉快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
(四)、强化教育科研是教育转轨的理论保证。进行教育改革,必须有正确的教育科学指导。推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师素质都离不开教育科研。广大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实践者,置身于教育改革的第一线,实践经验多,第一手材料多,要做教育科学研究的有心人。不仅要及时总结经验,更要边教学边科研,要善于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经验中找规律,从实践中出理论,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使教师中少一些教书匠,多一些教育专家。
(五)、建立健全学校常规管理制度,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创设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能充分体现能者上、庸者让、劣者汰的竞争和激励机制。
总之,学校应不断努力和积极探索,进一步加大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将素质教育的实践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力争在向素质教育全面转变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世纪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