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主线,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旨的素质教育是多形式、多内容、多载体、多渠道的系统工程,单靠哪一个部门是难以完成的,因此,推进素质教育,需要全员、全院的参与,人人都以教书育人为己任。
(一)重视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教学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渠道。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使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与学生学习的专业结合起来;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之与学生的生源特点结合起来,在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同时,促进学生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结合德育教学主课堂,加强对学生的“三观”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对学生艰苦奋斗作风培养教育,加强优良传统教育,稳定专业思想。让学生从多渠道了解社会发展带来的美好前景;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也要正视存在的挑战与自身存在的差距,加强指导,融教育于全程素质教育中,树立典型,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知识、能力解决问题。
(二)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比,一个重要的差别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发展。忽视个性发展,必然会束缚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素质教育是在正视差异的基础上,正确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有差异的发展。大多数同学有努力学习、奋起直追的愿望,但薄弱的文化基础知识使他们学习中困难重重。在基本培养目标相同,总原则不变的前提下,如对学生增加人文素质教育比重;而对学生多安排一些专业实践课等,以提高专业文化基本素质。以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为教学起点,正视差异,缩小差异。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知识上填漏补缺,在能力培养和行为习惯养成上吃小灶。
(三)重视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
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秩序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在素质教育中,校园文化能营造健康高雅、润物无声的育人环境,有一种“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师生在音乐绘画欣赏、艺术节、联欢会、主题班会观摩、英语、计算机大赛、故事会、书评会、演讲赛、卡拉OK歌手大奖赛等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中,能强烈地感受和体验到浓厚的文化熏陶,净化灵魂、陶冶情操、塑造品格、提高其文化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参与本身就是一个社会实践过程,缩短了校园与社会的距离。要鼓励师生共同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新形式下要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四)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另一个主要区别是:注重传授知识还是注重能力培养。素质教育是在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主体地位的同时,营造生动活泼、自由健康的育人环境,重视面向未来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市场经济、知识经济时代,实施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每学期学生统一部署2~3次有计划、有检查、有评估的主题班会,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设计班会计划,激发同学们创新欲望和信心;培养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锻炼广大同学人际交往能力,表达、写作、表演和动手操作能力。“崇尚高雅,摒弃低俗”,弘扬了“尊重文明,崇尚道德”的正气,提高校园文化品位,促进学风建设。学生以班为单位安排到图书馆、机房学习,走进语音室、英语角学习,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拓展了学习时间和空间。一批学生常年参与图书馆和计算机教室的管理,即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又培养了学生的工作能力。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作用,实践了“全员、全程、全资源”育人的思想,同时将学生带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素质教育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工作能力、自我发展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无疑,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占领互联网络阵地,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越条件,具有更广阔的空间。开设贴近师生生活的板块和栏目,如:新闻热点、焦点追踪、校园直播、心里健康、影视长廊、音乐之声、就业指导、素质教育和新书导读等,都有利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