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是以从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具有政治联盟性质的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是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一个参政党。中国民主促进会自1945年12月30日成立以来,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详细>>
机关情况
民进情况
荣  誉
通 讯 录
 
风雨同舟话历史 凝心聚力谱新篇

1948430,中共中央发布了著名的“五一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积极响应,由此走上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的新征程,拉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序幕。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不管形势如何变化,中国民主促进会始终坚持接受共产党领导的政治立场不变,与共产党亲密合作、同心同德的政治态度不变,形成了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优良传统。

当历史的车轮跨越到21世纪的今天,我们重温“五一口号”,共同回顾它的重大历史意义,共同回顾总结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的风雨历程,就是要进一步弘扬优良传统,不断开创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未来。“五一口号”共23条,全面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重大方针、政策,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它是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的宣言书、动员令。特别是第五条“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倡议,得到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热烈响应。各民主党派对中共中央发布的“五一口号”进行了认真思考,同时做出了英明的决策。他们公开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共同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这标志着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党制度建设揭开了新的一页,这是中国民主党派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峥嵘岁月光辉历程。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同志前赴后继,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繁荣富强作出了重要贡献,为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号召,参加新政协创建新中国,确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我国民主党派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从民主党派成立之初,联共反蒋抗日,发展到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这是民主党派的重大进步,是民主党派继续存在和前进的重要政治基础。接受“五一”口号,也标志着比此开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诞生。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参加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发扬优良传统,加强自身建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和中国共产党一道,经受了考验,共患难,同命运,无愧于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得到极大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并被写进了宪法。民主党派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和爱国统一战线活动,建立和健全参政党机制,在新的世纪进一步开创了党派工作新局面。中国民主促进会响应中共“五一口号”,参加新政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民主促进会在维护和巩固人民政权、参加社会主义改造、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民主促进会走过了一条从爱国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道路,形成了爱国革命的优良传统,成长为同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亲密友党,成长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历史证明,中国民主促进会发展的历史,是一部对中国共产党在认识上不断深化、政治上不断认同、行动上不断靠拢的历史,是一部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帮助、指导下不断进步的历史,是一部逐步走向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走向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是一部始终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历史一再告诉我们,坚持和完善这项基本政治制度,不仅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和根本利益,而且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中国民主促进会将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谱写出多党合作事业的新篇章。

时间: 2013-5-17 10:47:26 作者: 八一小学支部 李彩萍 点击:
友情链接 河北 | 山西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江西 | 山东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甘肃 | 宁夏 | 新疆
Copyright 2009-2010, 太原民进版权所有 sxminjin.com
晋ICP备09006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