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是以从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具有政治联盟性质的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是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一个参政党。中国民主促进会自1945年12月30日成立以来,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详细>>
机关情况
民进情况
荣  誉
通 讯 录
 
同心文化是中国政党制度的鲜明特色——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65周年

纵览近代中国发展历程,在政党制度上效仿西方实行议会政治和多党制的尝试失败了,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和人民意志实行一党专制的做法也被历史所抛弃。选择适应中国国情的新的政党制度,这一历史责任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承担起来。中国各民主党派多成立于抗日战争时期,抗战胜利后,中国的政治局面出现两种前途,两种命运。国民党要内战、独裁、卖国。民众渴望休养生息,进行和平建设,反对内战、独裁、卖国。很多爱国民主人士积极投入反对内战、争取和平、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爱国民主运动。根据当时斗争的需要,经过充分协商,他们决定成立了各自的政治组织,与中国共产党并肩战斗,1948430,在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中共中央发布了“五一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5月5,民进和民革、民盟、致公党、农工党等民主党派以及有关团体的领导人联名致电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并转解放区全体同胞,积极响应“五一口号”,称赞这是“适合人民时势之要求,尤符同人等之本旨”,表示要“共同策进,完成大业”。此后,民主党派主要领导人相继转入到了解放区,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工作。今年是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65周年,重温“五一”口号,回顾这段光荣历史,就是要深刻认识这一重大事件的历史作用,发扬“五一”口号精神,继承发扬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始终不渝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一、从近现代中国发展实践来看,以同心文化为特色的中国政党制度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国共合作,同心同向致力于讨伐军阀,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国民党右派分裂反共活动,使得国民革命惨遭失败,中华民族再次陷于内战和外族入侵中。八年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则是由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及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新中国的成立得益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取得非凡成绩,有赖于爱国统一战线成团结起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起了一切积极因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做出了服务。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不同阶段建立起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源于中国共产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做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保证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和不断胜利。与党同心是和谐社会的一部分,和而不同,同心并不是同一,是多样化的表现。

同心文化强调党派合作性,是人民政协不同于其他政治组织的显著特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关系的生动体现。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同致力于中国的建设、发展和进步,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辉煌成就。实践充分证明,这一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优秀文化传统。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合乎时代发展潮流,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必定能够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

同心、同向、同德,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意志,是中国政党制度不断汲取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在实践中创新发展的新成果。“同心文化”既体现了统一战线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先进性要求,又体现了广泛性要求;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符合不同层次群众的思想状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是联结各民族、各阶层的精神纽带。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在新时期各政党同心、同向、同德,才能凝聚人心,才能充分发挥新时期中国政党制度的作用。

作为当代中国民主党派人士,我们的责任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这个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开拓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政党制度。

二、同心文化为特色的中国政党制度有效避免出现西方的劣质民主。

民主的核心是要体现人民的意志,实现良好的政治治理。一党制也好,多常制也好,无党制也好,能够体现人民的意志,实现良好的政治治理就是好制度,不能实现良政的就是坏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亚各国在19451965年左右,这一阶段各国大都出现了众多的政党,并模仿西方建立了多党制。结果是社会动荡,经济停滞,人民不满,这说明多党体制赖以存在的条件并不具备,最终这种多党体制在各种势力的反对下不得不让位于一党体制或一党为主的政治体制,即权威主义政体。印度的多党竞争政治并没有解决印度的城市贫民窟,妇女解放、土地改革、农村贫困、恐怖主义威胁、种姓歧视等一系列问题,原因在于:在一个经济文化教育落后的国家,政客用钱直接买票或间接买票如家常便饭,这使得印度民主政治党争激烈,不同地区、不同宗教、不同民族、不同派别、不同种姓都提出自己的利益诉求,而政府无力整合这些利益诉求,从而导致国家一盘散沙,成为一个目标无法集中的“软政府”。

东欧剧变后,实现了西方的多党制,东欧经济全都变成了高度依赖外资的经济,而且普遍负债过高,贸易逆差过大,金融自由化使很多银行被西方银行控制。尽管有欧盟大量的资金投入和专家指导,这些国家民主的形式也存在了,就是没有真正的民主主义者,一大批自私自利的政客在那儿争权夺利,导致百姓对政府的普遍失望。中国的地理环境适合农业生产活动,从而形成了我国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形态。小农经济对自然环境的高度依赖对主体人格的伸张是一种天然的束缚,使社会成员的价值观趋于内向、保守,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为维护自然经济的稳定发展,统一专制成为历史的趋势。中国形成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一元文化,儒家文化是以维护统治者正统地位为宗旨的,它宣扬“克己复礼”,提倡“三纲五常”,通过向人们灌输封建正统思想意识及对天的敬畏来约束人们的思想,使人缺乏社会意识,缺乏对自然研究的兴趣。

欧洲则以商品经济、手工业等为主体,较早就形成了商品经济格局。商品经济需要的是交换,商品交换有助于社会成员之间形成较为明确的经济关系及人际关系,从而使欧洲人具有民主意识、探险精神及向外扩张的欲望。欧洲则以中央集权、城邦制、民主制等多元政治形式交替存在,时而统一为一个疆域广阔的帝国,时而分裂成数百个公国、城邦、主教国、庄园国家。但西方社会主流是公民社会,追求民权。欧洲也就形成多元文化并存,在欧洲历史上产生过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日耳曼文化等,并与古印度文化等外来文化进行了充分的交融。西方文化强调个人奋斗,崇尚科学、民主。

历史传统使得中国民众民主主义者远远少于西方,如实现多党制或两党制,可能就会出现劣质民主。

中国政党制度与西方政党制度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同心文化上:西方的各个政党之间,为各自所代表的利益集团的私利而相互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互相攻讦、互相倾轧;在我国,由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各民主党派拥有政治自由、组织独立的政治地位,并享有法律地位平等的权利,各党派同心同德,保证了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拥护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一道共同肩负起庄严的历史使命,齐心协力、荣辱与共、共同奋斗,既保证了社会的安定团结,也促进了社会的稳步发展;既可加快社会主义的建设步伐,又能避免和减少决策失误,少走弯路。所以说多党合作制度是我们实现新时期三大历史任务的基本保证。

三、同心文化为特色的中国政党制度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当前,我国社会是和谐稳定的,总的形势是好的,但是,由于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剧烈变动,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群体之间存在一定利益冲突,一些社会群体利益矛盾可能激化,改革已经从释放被束缚的生产力进入利益调整时期。我们发须看到,我国群体利益分化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最为突出的问题,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新时期下,中国政党制度以“同心文化”为抓手,牢牢把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方向,有助于中国各政党完成维护团结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突出任务,有助于各政党完成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使命,有助于各政党履行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重要职责。

国际总体上看,当前有利于和平发展的基本条件并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面临难得的战略机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家之间的利益纽带更趋紧密,制约战争的因素持续增加;世界主要力量无意通过武力方式解决彼此间分歧矛盾,军事手段普遍成为解决争端的最后选项,通过和平协商、理性化解矛盾已成为国际社会主流;和平、发展、合作仍是当今时代主题,因此,必须处理好各种关系,以维持一个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新时期下,中国政党制度以“同心文化”为核心,有助于做好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的重大课题。

同心文化指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深刻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在过去,它是风雨同舟、并肩战斗;在当代,它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多党合作制度的完善与发展,一定程度上带动和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与发展。我们要积极地在发展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要对新时期多党合作的丰富实践进行理论总结,指导和推动实践发展;二要对形势的变化和发展给多党合作制度带来的崭新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如社会新阶层的产生给民主党派社会基础带来的变化;三是要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在“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维护稳定”等方面的功能,积极参与到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建设中,把民主党派建设成为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经得起各种政治风浪考验,政治坚定、民主团结、工作高效、关系和谐的参政党。

四、同心文化为特色的政党制度适合我国政治生活的实际,维护稳定,利于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起并称为我国的三大政治制度,其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世界政党制度之园中的一枝奇葩,是中国人民政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它既不同于一党制,也不同于两党制或多党制,多党合作制度中的党际关系不是在朝与在野、执政党与在野党或反对党的关系,而是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是亲密的友党。它与西方政党制度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西方的各个政党之间,为各自所代表的利益集团的私利而相互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互相攻讦、互相倾轧;在我国,则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各民主党派拥有政治自由、组织独立的政治地位,并享有法律地位平等的权利。它的基本特点是: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以共同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一致的奋斗目标;以“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作为合作的基本方针。

判定一个国家政党制度的好与坏,关键在于看其是否符合本国的国情,要充分考虑到其是否与本国的社会基础、法制建设、国民素质、经济发展、文化传统、参与意识、文明程度等诸多因素相适应、相协调、相结合。应该将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能否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能否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能否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判定政党制度的标准。我国的以同心文化为特色的多党合作制度既经历了新民主主义血与火的战斗洗礼,也经受住了社会主义建设成与败的风雨考验;既有取得成功的经验,也有遭受挫折的教训。它的成长过程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命运息息相关,其兴则国运兴,其衰则国运亦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结果证明,同心文化为特色的政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时间: 2013-4-24 12:03:19 作者: 刘月红 点击:
友情链接 河北 | 山西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江西 | 山东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甘肃 | 宁夏 | 新疆
Copyright 2009-2010, 太原民进版权所有 sxminjin.com
晋ICP备09006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