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也是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可能很多人都能说出这一天是二十四节气里的“惊蛰”(当然,惊蛰不一定就是每年的3月5日,也有例外),还有一些人知道这一天是“学雷锋活动纪念日”,但是,恐怕很少有人知道这一天还是共和国的首任总理周恩来同志的诞辰纪念日。
我喜欢读书,尤其喜欢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我的书柜里,除了传统文化方面的书,最多的就是有关周总理的书。因为,周总理是我最敬佩的人。这一点,我的很多学生都知道,因为,每年的3月5日我都会向学生介绍:这一天是周总理的生日,我最敬佩的人就是周总理。
其实,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周总理。还记得,那时候在姥姥家有一个很大的相框,里面有一张“毛主席到机场欢迎周总理回国”的画报,画报里,周总理浓眉大眼、面带微笑、目光炯炯、神采奕奕,让人感觉很亲切。那时的喜欢很懵懂,很单纯,就是喜欢,究竟为什么?自己也说不清。现在想想,可能那就是孔子所说的“亲仁”吧:“仁者”身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吸引力、感染力和亲和力,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去亲近。
后来,我上了小学。在语文课上学习了《一夜的工作》和《十里长街送总理》后,我更加喜欢周总理。我敬佩他精力充沛,尽职尽责,不知疲倦地为人民服务;敬佩他身居高位,却依然生活俭朴,平易近人。我更想知道,为什么他去世后,联合国要为他降半旗?为什么他去世后,在全中国,世界上那么多人伤心流泪、悲痛欲绝?为什么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对他怀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周总理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带着这些疑问,我开始搜集周总理的各种资料,并乐此不疲,从这些资料中,我知道了周总理从小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并且一生追求,从不懈怠。他不仅工作能力超群,而且兴趣十分广泛,他是运动健将,还是武林高手;他不仅人长得帅,字写得也漂亮;他中国象棋下的好,酒量也大得惊人。周总理还很有生活情趣,他喜欢广交朋友,喜欢唱歌跳舞,喜欢电影话剧,还喜欢各种地方戏剧,尤其是越剧。从那时起,我就决定以周总理为榜样,有意识地向他学习。
再后来,我上了中学,对“文化大革命”那段历史有了一知半解的了解,对周总理的喜欢也开始出现了怀疑和动摇,感觉那时候周总理在很多问题上没有原则,不敢讲真话,不敢坚持真理。但是很快,随着我对那段历史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个人心智的日趋成熟,我更加坚定了对周总理的敬佩之情,我认识到:那时候的周总理才是更值得人敬佩的。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在非常艰难的处境中,为了党和国家的利益,为了尽量减少国家和人民的损失,为了保护大批领导干部和民主人士,周总理抱定“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我不入苦海,谁入苦海”的决心迂回抗争。他顾全大局,委曲求全,忍辱负重,独力支撑,系国家安危于一身,从不考虑个人的荣辱。我觉得,文革后期的一张照片很好的诠释了他当时的心境:照片中,周总理坐在一张沙发上,双手扶着沙发的扶手,两眼凝视着左前方,像是在思考什么,由于高强度的工作和病痛的折磨,他面容憔悴,显得很瘦弱,在黑色的背景下,一个人也显得很孤独,但目光深邃,神情坚毅。
周总理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的敬仰和爱戴,在国际上也享有极高的声望。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这样称赞周总理:“周恩来的敏捷机智大大超过了我所知道的其他如何一位世界领袖。”周总理的伟大,不仅在于他的功勋卓著,才智过人,更在于他崇高纯美的人格魅力。他党而不私,一身正气,勤俭朴实,平易近人。他是一个讲信义、重感情的谦谦君子,为人敦厚热情、待人真诚,在国内外,在党内外,他都有数不尽的朋友。他是人民群众的好公仆,他是民主人士的贴心人,他更是知识分子的良师益友。在我的心目中,周总理就是一个完美的人。
周总理生而无后,死不留灰,也没有墓碑,他几乎没有给我们留下多少有形的东西,但他又确实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无形的财富。他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他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为了国家和人民,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他的一生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他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他是真正的人民公仆。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交谈。确是至理名言。虽然我不可能亲耳聆听周总理的谆谆教诲,但每次在读有关周总理的书时,我都有如沐春风、如饮甘泉之感。“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只有忠于事实,才能忠于真理”、“我们对任何事情都必须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实态度”、“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每当我读到这些话,都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精神为之一振,周总理的这些话深深地教育和影响着我,教我如何做人,教我如何做事。
周总理的人格魅力,就像一盏高悬的明灯,他的光芒熠熠生辉、穿越时空,照耀指引着我们永远向上,永远向前。
周总理,您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杰出代表,全体中国人都以您为荣,为您自豪;周总理,您更是我心中永远的不朽丰碑。我会向您学习,努力成为一个向您一样的人,即使身不能至,也要时时刻刻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