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资料 仅供参考
太原民进社情民意
第60期
(总第309期)
民进太原市委议政调研部编 签发:李文和
建议警惕大规模农地流转后出现的隐患
省政协委员梁淑仙、太原市政协委员、晋源区人大副主任张守耀反映: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农村流转有所加快,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基于追求政绩冲动,担当起了积极推动农地大规模流转经营的角色。政府推动的大规模土地流转存在着以下隐患:
一、农地大规模经营之后的大户一是年年上报遭遇自然灾害以获得补贴;二是套取国家对于大户经营的奖励资金与补贴资金,三是将承包来的土地再以二级承包的形式转嫁风险,坐收渔利。国家希望通过鼓励和奖励土地流转大户经营来提高粮食生产的目标,不仅不能实现,反而威胁着国家的粮食安全。
二、农地的大规模流转改变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过去是耕者有其田的小农经济,如今已经分化为:有地租收入的在外自由劳动者,一些坐享其成的小地主,依靠微薄租金收入的无地老者与弱者。强者在农地大规模流转中获得蝇头小利,弱者则在土地大规模中成为了牺牲品,农村贫富差距也将进一步拉大。土地本身对于村庄中的老者与弱者是最为重要的,对于那些在外已经定居或者有着技术而能举家在外打工的人来说,他们往往已是村庄中的相对强者。土地租金的提高对于这些强者的边际效用相对较小,甚至可有可无。农地大规模流转之后,尽管政府同意那些不愿意流转的农户保留耕地,但是由于租金的前后差价问题,在村种地的农户也就不再可能以低租金或者无租金承租到不在村农户的土地,仅仅种植自家的两三亩地只能起到勉强维持生存的功能。
三、助长了农村不良文化氛围。哪些无地可种、无事可干的农民沉浸在打麻将等娱乐活动中消磨时光,不利于农村的文化建设。
为此,建议:地方政府和基层组织应当在土地自发流转中扮演土地调配置换的中介人、组织者和服务者,不是扮演一个主体者的角色,而是应该作为一个公共服务性的配角。如此环境下的农地适度规模的自发流转,才能真正让农民在国家政策与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中受益。
如有领导批示请与我们联系
电话3075894 邮箱 sxtymjlyh@126.com
抄报:民进山西省委、中共太原市委统战部、太原市政协社情民意中心
抄送:会市委主委、副主委、常委,各基层支部(小组)
2011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