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资料 仅供参考
太原民进社情民意
第28期
(总第277期)
民进太原市委议政调研部编 签发:李文和
重视全民读书,提高国民素质
民进太原市委余雅娴反映: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汇,是文明进步的阶梯。阅读是人接受教育、发展智力、获得知识信息的最根本途径。一个国家的国民阅读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文明传承和民族兴亡的历史证明,国民阅读力和阅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创造能力和发展潜力。
一个人阅读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他的成长、职业能力和他对社会作用的发挥,一个国家国民阅读率的高低,国民阅读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国家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强弱,影响到全社会的总体文明程度和创造能力。温家宝说过“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在任何一个国家里,读书人口的比例是国民文化素质的直接体现和反映,一个国家国力的强弱往往和读书率成正比。据统计,西方某些经济发达国家,大多是阅读率排名靠前的国家。
但是,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我国的国民阅读正面临一场危机。第7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图书4.5本(人均图书消费1.75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以色列的64本。德国只有8000万人口,出版社有2000多家,而中国却只有500多家;只有6000万人口的法国,2006年的图书销售量近5亿册。我国13亿人口,销售图书却只有60多亿册。我国全民阅读活动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之处。
首先,在我国,全民阅读没有形成一个从上到下的国家层面的促进机制,也没有纳入国家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我国每年的阅读活动,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从中央到地方,组织的机构和参加的部门、机构很多,声势也越来越大。组织工作上虽然已经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协调机制,但力度还有待提高。一些部门和地方还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活动的组织和操作并没有得到系统的整合。
其次,阅读活动数量虽多,但实际成效还有待加强。自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等有关部门在社会倡导和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以来,我国已有四百多个城市开展了读书节、读书月等活动,数量上并不算少,但质量有待提高,阅读的影响以及活动的创新还有待加强。
第三,在一些地方,读书节和全民阅读活动还存在形式主义的色彩:口号多、实际行动少,形式主义活动多、实质性内容少,领导重视多、群众参与少。一些地方的读书活动缺乏对读者有吸引力的活动,老百姓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在许多地方,全民阅读活动还受到经费不足的困扰。
第四,学生的阅读状况令人担忧。由于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以及阅读引导机制的缺乏,儿童、青少年以及大学生的阅读存在阅读量小、功利性强、快餐化、实用性突出等问题。据统计,在全国有限的人均购书中,八成都是课本教材,而在各大书店的销售统计中,教材参考、考试辅导类的书籍也占了很大的比重,哪怕是书博会上,最受青睐的也是教辅教材、技术培训、时尚杂志等功利性和实用性的出版物。
为提倡全民读书,提高全民素质,建议:
一、将全民阅读纳入国家文化发展的规划中,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工程来推动。由政府出面制定一套比较完善的协同计划,从教育的体制到各个民间组织,在社会的不同层面形成具有明确分工和协作的机制;将阅读问题列为国家重要议题,设立国家阅读基金,在财政上提供专项资金予以保障;设立国家阅读节,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通过阅读节使全社会更加深入地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效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
二、重视培养儿童和青少年的阅读习惯,重视早期阅读。阅读习惯的养成要从孩提做起。俗话说:“三岁看老。”一个人的阅读习惯养成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受他孩童时代的习惯影响。为此,我们首先应改革教育理念,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将学生从为学习而阅读中解放出来;建立儿童和青少年阅读体制,把阅读活动及其效果纳入整个教育体系之中,其中最重要的是引导机制;在学校中设立阅读工程,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明确规定学生每天的固定阅读时间,同时学校老师要带头读书,为学生做出榜样。
三、倡导阅读风尚,形成全民阅读的氛围,加快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把全民阅读扩大到基层。建立全民读书的“学习月”、“学习周”制度。组织开展送图书下乡进村进社区及优秀图书展销活动,组织“百场阅读”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军营;继续推进“农家书屋”工程,推进公益性
四、实施重点出版工程,打造更多的阅读精品。当前,国民阅读的新趋势以及文化产品从不足向“过剩”的转变、读者从“买书难”转向“选书难”,如何打造更多更好的品牌出版物,为国民阅读提供高质量的雅俗共赏的文化精品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五、正确引导数字阅读,使传统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相互补充,共同发展。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在线阅读方式大规模发展和流行起来,传统的图书阅读率有所下降,而报刊阅读、电子阅读及在线阅读大幅上升。与纸质阅读相比,网络阅读有其优势,快捷、信息海量、形式多样丰富,很好地弥补了传统的书本阅读的缺陷,给读者提供了另一种选择,但是书本阅读的优势也是它所不能及的,更不会被它取代。
六、重视公共图书馆在全民阅读中的重要作用。图书馆作为传播知识、传递信息的渠道和媒介,对于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营造健康、文明进步的社会氛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使其承担更多的教育职责,建议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图书展等方式,为群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增加或延长对公众免费开放的时间,并免费发放图书阅览证,使更多的群众认识图书馆、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读书的多少应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是强国的一种方法,国家崛起的定义并不仅仅是军事上,经济上达到多大的数字期望,而更不可或缺的是伴随着“软实力”发展起来的综合国力,“软实力”三字终究是与人脑脱不开联系的,而要丰富我们的大脑,要在全体市民中树立这样的理念:阅读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一个组织部分,阅读是幸福、快乐、精彩、高尚的人生,要使工作生活成为阅读学习的过程,让终身学习、毕生阅读成为全体市民的一种习惯和风尚,成为一座城市的风景和文化。
如有领导批示请与我们联系 电话3075894
邮箱 sxtymjlyh@126.com
抄报:民进山西省委、中共太原市委统战部、太原市政协社情民意中心
抄送:会市委主委、副主委、常委,各基层支部(小组)
2011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