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资料 仅供参考
太原民进社情民意
第2期
(总第251期)
民进太原市委议政调研部编 签发:李文和
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民进太原市委常委董锦花反映:乡村旅游通常是利用乡村特色风貌,自然生态和人文社会环境等资源开发的旅游项目,是吸引城市居民前来观光,体验,休闲,度假的一种旅游形式,城市居民到乡村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体验农家生活,享受农家快乐,观赏田园风光已成为一种旅游新趋势。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业逐渐成为一条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高,促进城市郊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省各市领潮流之先,在乡村旅游发展方面进行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如
1、 发展了不少乡村旅游客栈:
乡村旅游客栈是游客通常所说的“农家旅店”和“农家院”,目前它已经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之一。市场调查显示,不少游客正是因为对住农家院、尝农家饭、唠农家嗑、赏田园景情有独钟,才喜欢上了土味十足的“乡村游”。为此,山西省去年开始实施的《山西省乡村旅游客栈服务规范》,使乡村旅游客栈的建设与运行变得有章可循。目前,我市经营乡村客栈的农户约有上百家。其中,尖草坪区小返乡的宇文山庄、清徐县集义乡的清峰山庄、中隐山生态园区、孟峰乡的通和农场和阳曲县龙池山庄的乡村旅游客栈和农业旅游起步不错,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分散经营的乡村客栈存在档次不一、服务标准不一的情况。为了让乡村旅游客栈的发展步入正轨,市旅游局决定将旅游市场潜力较大的阳曲县青草坡和清徐县中隐山作为试点,扶持规范一批乡村旅游客栈。据旅游部门介绍,“青草坡”乡村旅游客栈现有10家,中隐山乡村旅游客栈16家。
2、使用“农旅卡”,推动乡村旅游
2009年,为扩大旅游消费,依据《山西省扩大旅游消费金秋行动“农旅卡”活动实施方案》,开展了金秋行动“农旅卡”活动。太原市免费发放“农旅卡”8000套。太原旅游局指定15家年接待游客1000人次以上,并设有门市部的旅行社为“农旅卡”发放单位;同时,确定我市23家乡村旅游景点为“农旅卡”接收单位,其中包括国家和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农业旅游点、乡村旅游客栈、观光农业点、旅游名镇名村、农业科技与教育基地等。活动期间,共接待游客25.16万人次,同比增长70%。
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我省的乡村旅游企业,缺乏整体规划和宏观指导,处于无序开发状态,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如道路不畅,用水用电不便等:产品宣传促销力度不够,如:我省虽有众多度假村和休闲农庄,但大多数无知名度,游客到乡村旅游主要靠口碑宣传和一些经营户散发的宣传资料。
2,特色不够鲜明
我省对乡村旅游产品的特色化、品牌化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乡村旅游经营户还是以被动经营为主,照猫画虎,千篇一律,产品不能满足旅游者休闲的需求。乡村旅游不等于吃饭、打麻将,更多是应该体现特色,体现地域文化,体现生态经济。“农家乐‘农’味不足,如果菜品还是城里大酒店的菜,游客感受不到‘土、特、奇’的味道,那么,来这里打麻将、转田坎有啥意义?
3,单一的农户供给模式
我省乡村旅游的经营者主要是农户,农民既是管理者,又是服务人员。由于农民专业知识欠缺,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在实际操作中形成轻管理低质量低收入的恶性循环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另外,我市乡村旅游处于发展初期,行业组织发展缓慢,很多地区还没有成立乡村旅游协会。
4,缺乏有效的营销策略
我省乡村旅游经营者普遍文化素质不高,缺乏管理培训,营销能力有限。主要是通过口碑传播吸引游客,且恶性竞争激烈。经营者对吸引游客的一些重要因素如地方特色服务质量重视不够,宁愿在设施设备上花钱,也不愿在经营特色方面投入,难以吸引回头客。
其实,我省一些地方的乡村旅游项目很单一,农家乐经营的主要项目就是打麻将,吃农家饭,却没有把民间民俗文化融入到乡村旅游中去,也没有很好地展示田园风光。在发展上一哄而起,没有通盘考虑,盲目建设一些重复性的、低档次的农家乐,结果导致旅游设施闲置,导致个别农家乐接待水平不高、经营效益低下。
建议: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首先,政府应充分发挥在旅游业融资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大力招商引资,积极引入企业和民间资本,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并落实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再次,每年必保一定额度的拨款,用于道路、电、水,住宿等硬件实施建设。最后,各级旅游部门要制定乡村旅游宣传促销方案和促销计划,设立专项资金,系统宣传乡村旅游。
2,培育产品的特色化,增加文化内涵
具有品牌化、特色化的旅游产品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要实现产品的特色化,首先,要因地制宜地设立旅游项目。因为不同地区自然条件、民俗等旅游资源不同,旅游项目也各异。其次,在开展乡村旅游时,要大力宣扬当地的民俗文化。我市各地农村的饮食、穿着、节庆、建筑等乡土文化都充满浓郁的地方色彩,再加上专业人员的解说,不仅可以使游客寓教于乐、接受乡土文化的熏陶,提升旅游产品的附加值,还可以使民俗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3,采用”农户+协会+政府”的供给模式
我省乡村旅游也正从单一的农户供给模式向农户+协会+政府”的供给模式转变。农户利用当地的农业、特产、民俗等资源为旅游者提供观光、体验型服务:乡村旅游协会给农户或从业人员提供旅游,礼仪规范、管理等知识的培训,帮助从业人员更好地为旅游者提供服务;政府应支持并指导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积极地和教育机构联系,开设相关专业开展培训工作。
4,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
有效地营销策略是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提条件。除了使用口碑传播、节假日宣传等手段外,还要重视网络营销。网络营销是21世纪商业活动中最重要的一项营销模式。此外,企业应加强与中间商的合作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建立品牌;企业间可采用竞合方式,相互宣传促销共谋发展。
如有领导批示请与我们联系 电话3075894
邮箱 sxtymjlyh@126.com
抄报:民进山西省委、中共太原市委统战部、太原市政协社情民意中心
抄送:会市委主委、副主委、常委,各基层支部(小组)
2011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