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资料 仅供参考
太原民进社情民意
第52期
(总第301期)
民进太原市委议政调研部编 签发:李文和
我国农村教育现状亟待改善
省政协常委、民进山西省委副主委、民进太原市委主委、太原市副市长张政、民进太原市委副主委李文和、全福英反映:我国的农村地区学校规模扩大了,服务半径大了,覆盖人口多了,寄宿制学校的出现为学生带来便利,为路途遥远的学生节约了时间,节省了体力,从而能提高了他们学习的活力,成为我国农村教育的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但现阶段我国农村教育总体上仍然比较落后,存在许多问题:
一、农村学校的教育内容不同程度上脱离了经济、社会和受教育者个体身心发展的实际需要,教学形式单一,内容缺乏农村地方特色,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考虑较少,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的生活脱节,农村吸收和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较弱,造成农村教育在培养农村试用人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影响了农民参与办学和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进而影响着农村人口质量和农村地区生产力的提高。
二、我国农村教育没有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农村教育立足于农村社会发展,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为目的。但我国的农村教育没有突出乡村自然、淳朴、野趣的特有魅力,深人发掘农村民俗文化和生活实际中的精华部分。相反,农村教育作为实现“逃离农村”梦想的捷径,很少关注学生自身的素质发展和他们实际生活的需要,不能培养适应当时、当地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培养热爱农村生活的人。这样的教育不能将属于农村本土的优良文化传统和自然野趣得以维护并传承。这样的教育成为城市教育的“跟班”,以“追赶先进”为幌子而牺牲大多数学生。
三、目前我国存在对农村教学点的取舍搞“一刀切”的倾向,例如一些地区提出“在几年内全部撤销教学点”的口号。但事实却证明:通过大量合并小规模学校(教学点)而形成的大规模综合学校,不仅没有获得所期望的规模效益,反而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交通成本,引起辍学率的反弹。
改善我们农村教育现状刻不容缓,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农村教育应实现立足生活而教、通过生活而教、为了生活向上而教。一要重视教育内容对农村、农民的适切性,既要考虑到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培养其基本素质,还要包括向学生传授劳动技能等内容,编写农业实用技术教材,教给学生农业科学技术、就业基础知识等,让农村教育切实做到为农村学生服务。二寄宿学校要充分利用放学后至睡觉前这段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使学生能够培养兴趣,陶冶情操,锻炼能力,保持活泼、快乐、健康的心态。三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意识,自强自立的意识,使其能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学校开展实际指导,培养孩子们在友好团结,集体主义的前提下,展开互助学习、竞争意识的培养,班级团体中实行共生、共学的理念。把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作为学习的一部分而展开,定期组织农村学生和城市孩子进行交流互访活动。
二、建议开展具有农村综合特色的实践活动和地域人才活用教育计划。一是地域的小学教育综合学习时间应渗透到了地域文化、地域特色和地域体验的学习计划中。在这个过程中,地区教育部门、教师和家庭的协力是必不可少的部分,还要依赖本地区的有学识之人共同出力献策,制定授课计划,进行具体指导。二是开设综合学习时间除了传统的地域教材指定的课程教学外,还配有适合当地农业特色的实践教育。在实践中的体验学习不光是出汗等体力上的活动,更多的是认识的全过程,形成了人的能力开发的潜能。如在山村组织绿色少先队,由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全体学生参加,定期实施体验学习,体验山村的林业资源。比如参观牧场,了解牛乳生产;参观蔬菜基地,了解大棚种植;参观茶厂,了解茶叶采摘和制作过程等等。
三、在加强农村学校基础建设的同时,搞好农村义务教育后阶段的升学和就业工作,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农村基础教育必须与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结合,彼此分工合作、沟通互补、统筹发展,以实现人才结构的多层次、多样化。农村职业教育又必须与农村现实需要相联系,以最有效的方式培养农村建设者。也就是说,农村教育的教学目标应该在实现基本教育教学目标之外,一方面要为少数学生的升学做准备,另一方面则要为学生的就业服务。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对学生个性和技能的培养,从而为农村培养全面应用型人才。建议对农校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向用人单位推荐。
四、建议将财政的支付重点放在提高教师工作待遇方面,努力缩小城乡差别,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建立并落实以县为单位的城乡教师定期轮岗制度(每3到5年轮岗一次)和进行定期的交流。
五、发展边远农村教育时,对小规模学校应该适当保留和给予必要的支持。小规模学校因其课程的乡土性与灵活性而更适合地域比较偏僻、生源比较少的农村地区。
六、在有条件的地区充分允许利用现有的社会力量办学,拓宽办学渠道。居民可以向县(区)教育部门申请创办私立小学,纳入统一的管理。建议尽快落实将政府拨款转为直接发给学生“教育券”的措施。学生可以挑选自己认可的学校上学,并把教育券当作学费交给校方,学校以收取的教育券到政府的财政部门兑现。学生可以上公立学校,也可以上私立学校。教育券可以在公立学校里用,也可以在私立学校里用。公立私立一视同仁。学校之间有了竞争,教育质量就得到改善,一定量的钱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如果通过教育券使公办民办公平竞争,肯定会有一批公办学校被民办学校取代,造成公办学校的关闭,教师会失业。因为就学儿童的总数是不变的。多一所民办学校,就会少一所公办学校。从宏观着眼,应该让民办学校通过竞争吸收高质量的各行业人才,包括公办学校里的老师,进入民办学校。公办学校办不好往往不是老师不行,而是校长缺乏自主权,或管理混乱,人不能尽其才。按照目前的资金条件而言,民办学校竞争不过公办学校,因为他们没有政府拨款的支持。如果教育券的方案能够通过,两种学校都能够从竞争中得益。而最后正真得到好处的是学校的学生(可能也包括老师,他们的工资能够有所增加)。
如有领导批示请与我们联系 电话3075894
邮箱 sxtymjlyh@126.com
抄报:民进山西省委、中共太原市委统战部、太原市政协社情民意中心
抄送:会市委主委、副主委、常委,各基层支部(小组)
2011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