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隽琪带队走访教育部
来源:民进中央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0-12-28 作者:张歌
2010年12月27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王佐书、民进的教育界专家代表、会中央机关干部一行走访了国家教育部,与国家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和有关司局领导同志进行座谈。
严隽琪对教育部2010年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说,2010年是新中国教育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国家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下简称纲要),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教育部在落实中表现出有改革的大决心,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举措实在有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严隽琪说,我国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呈现出阶段新特征。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着新挑战,比如岗位缺人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的现象,又如高校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定位与作用问题,还如教师队伍建设等等。但三十年的改革,也为教育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或者更有利的条件,如人事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为教师队伍的组成和教师待遇的改善提供了采取更柔性、更科学举措的可能性。希望教育部门依据《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争取建立更强的跨部门统筹机制,深入推进教育改革,破除教育发展的束缚,确保《纲要》落到实处。
严隽琪非常关注职业教育,她指出,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必然提倡终身教育,但是如果没有职业教育,终身教育也就无从说起。这就要求加强和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扶植、保障其发展,提升其整体质量。建议教育部在建设职业教育重点院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实际技能水平,推动职业资格证书多样化等方面做进一步的考虑和部署。
关于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严隽琪建议教育部从国家的战略要求出发,主动在相关区域进行重点学科的布局和筹划,争取高教先行,在发挥其基础性、辐射性和带动性的作用的同时,给高校建设带来资源、动力和压力。希望加快现代高校管理制度的改革,做实高校的学术委员会和校务委员会,提升高校科学决策、自我管理和监督的能力,争取将教师职称的评定和学生学位证书的发放完全归于学校的自主范围。由学校为自己的教师和学生的声誉负全责。
谈到民进中央与教育部的合作,严隽琪表示,长期以来,我们的合作默契而愉快,今年教育部还对民进中央与北师大合建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给予了大力支持,我们对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民进是以教育为主要界别特色的参政党,几代民进人为教育孜孜以求,作出了突出贡献,现阶段民进会员中也有很多分管地区教育的负责人、教师和民办教育家,我们愿意与教育部合作,利用这些有利资源,发挥民进的优势,建设教育改革的新试点,在教育扶贫、教育数据收集、培训偏远地区教师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贡献。希望新的一年,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袁贵仁对教育部2010年的工作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对2011年工作的主要任务做了说明。他表示,教育部非常重视对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传达学习,各部门全员落实,并由党组成员带头,做了大量宣讲工作,力求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在贯彻落实方面,制定了推进教育改革的相关方案,广为征求意见,联合各部委共同推进相关工作开展,并采取多种途径增加了教育投入。
王佐书简要介绍了一年来民进在教育领域开展参政议政、社会服务工作的主要情况。他说,2010年,民进在教育方面作了很多实事,包括就“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的教育问题提出建议,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交了五份教育类的党派提案,以及支持贵州毕节开展教育扶贫、教师培训等工作。
杜玉波对民进在教育领域所作的工作与贡献表示感谢,并表示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与民进加强合作。
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庞丽娟,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项贤明,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工商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郭培源,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诸平,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周作宇,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刘复兴,结合不同领域的教育工作,就建立教育创新政策体制、开展教育对外交流、完善教育信息管理、建立教育监测体系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教育部办公厅主任牟阳春,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人事司司长姜沛民,基础教育一司司长高洪,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师范教育司司长管培俊,办公厅副主任续梅,发展规划司副司长宋德民参加了座谈会。
民进中央办公厅主任高友东,参政议政部部长闻连利,社会服务部副部长刘文胜陪同走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