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我省普查地质灾害
防范大旱之后的大涝
太原市政协常委、民进太原市委副主委杨利生、市政协委员温双伟、民进会员曾宏建反映:今年,我省持续高温少雨,旱情急剧蔓延,全省秋作物受旱面积已达到2040万亩,其中严重受旱1130多万亩。全省中小河流从上月下旬相继出现断流,主要河道来水量偏少,当地水库有多座出现入库流量断流。随着高温天气持续,若再无雨水,旱情仍将更进一步加重。
持续高温干旱天气使本来就脆弱的地质条件进一步恶化,土山表层变得松软、干裂,石山表层风化更加严重,石体松动,形成了较多浮石。因此,大旱之后一旦出现强降雨,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我省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有三类,一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易发区。主要为晋西等黄土分布区,恒山、五台山变质岩山区,太原西山、古交地区;太行山、吕梁山、中条山山麓地带等。二是矿区,为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多发区。三是重要交通干线沿线,重要交通干线边坡崩塌与滑坡区易发区。
为此建议,
一、对全省极易发生采空塌陷、山体滑坡、洪水、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地区建有的工矿企业、学校、山区村庄、交通线路进行排查。如有隐患,采取工程治理加以排除,如无法安排工程治理,则应安排人员搬迁避让。暂无隐患的地区严密监测。
二、各地市国土职能部门要对本辖区全面排除隐患,各乡镇、街道办要重点监控,煤炭企业、重点地质灾害易发点特别要严密检测。严防涝天地质灾害发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各地国土资源局要进行地质灾害防治抢险模拟演练,提高国土部门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能力。